摘要:随着“双碳”目标的推进,光伏与储能电站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。然而,这些无人值守的场站往往地处偏远、环境恶劣,其远程监控与运维面临着严峻挑战。本文将系统性地阐述
导语:一个光伏或储能电站的投资回报率,直接取决于其长期、稳定、高效的运行。然而,一次通信中断导致的数据丢失,一次未能及时处理的设备故障,都可能让预期的发电收益大打折扣。要确保您的新能源资产能够实现价值最大化,构建一套高可靠的数据采集与远程监控体系,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步。
光伏/储能电站远程监控解决方案:边缘计算网关高可靠数据采集
行业痛点:制约新能源场站运营的三大难题
通信链路脆弱,数据孤岛风险高: 光伏和储能电站多建设于山区、荒漠、楼顶等网络覆盖不佳的区域。依赖单一的有线或无线网络,极易因线路故障或信号波动而中断,造成云端EMS数据丢失、控制失灵,直接危及运营安全和收益。
设备协议繁杂,系统集成困难: 一个场站内,通常集成了多供应商的设备,如逆变器、储能BMS、汇流箱、环境监测仪、智能电表等。它们各自遵循不同的通信协议(Modbus, CAN, DL/T 645, IEC 104等),导致数据难以统一采集,系统集成复杂度高、周期长。
运维成本高昂,响应速度慢: 场站分布广泛且无人值守,传统的现场巡检模式成本高昂。一旦发生设备故障,工程师无法远程获取精确数据,排查问题如同“盲人摸象”,响应速度慢,停机时间长,严重影响发电量。
鲁邦通解决方案:以工业边缘计算网关为核心的“无人值守”体系
1. 高可靠网络接入:保障通信链路永不中断
我们选用像
多链路冗余备份: 支持5G/4G蜂窝网络、有线以太网和Wi-Fi作为上行链路,并提供链路的自动检测与故障切换功能。当主用网络中断时,能毫秒级无缝切换至备用链路,保障业务连续不中断。
工业级硬件设计: 产品采用全金属外壳,IP30防护等级,通过严格的EMC电磁兼容测试,支持-25℃~+75℃宽温工作,确保在户外各种严苛环境下长期稳定运行。
2. 全协议数据采集:实现场站设备“一网打尽”
边缘计算网关内置了强大的Edge2Cloud Pro中间件,预集成了超100种工业及电力行业协议。
广泛的协议兼容性: 能够轻松连接市面上所有主流品牌的逆变器、储能BMS、智能电表(DL/T 645)、保护装置(IEC 104)等设备,彻底打破协议壁垒。
统一的数据标准化: 在边缘侧,网关会将所有采集到的多源数据,处理并封装为标准的MQTT/HTTP/OPC UA等格式,为上层EMS平台提供一个干净、统一的数据接口。
3. 安全的远程运维:将专家“带到”现场
通过与
设备状态全景监控: 工程师可以在云平台或手机App上,实时查看所有场站的运行状态、发电量、设备告警等信息。
安全的远程诊断通道: 当设备出现故障,工程师可以通过RCMS建立的加密VPN安全隧道,直接远程访问到现场的边缘计算网关,甚至穿透到其下挂的逆变器等设备,进行日志调取、参数配置和故障诊断,如同亲临现场。
常见问题解答 (FAQ)
问题1:该方案如何应对光伏板局部故障或遮挡的问题?
答:通过接入组串式逆变器或优化器的数据,边缘计算网关可以采集到每一路光伏组串的电压和电流。通过在本地或云端对这些数据进行对比分析,可以快速定位到发电效率异常的组串,从而精准地发现局部故障或遮挡问题。
问题2:我们是电站投资方,不懂技术,这个方案对我们有何价值?
答:其核心价值在于保障您的投资回报。通过提升发电量(减少故障停机)、降低运维成本(减少现场次数)和保障资产安全(7x24小时监控),这套方案是确保您电站资产实现预期收益的关键。
问题3:这套方案的开放性如何?能否接入我们自有的监控平台?
答:完全可以。边缘计算网关提供标准的北向接口,可以非常方便地将采集和处理后的数据,对接到您自有的或第三方的监控平台、电力调度系统或VPP(虚拟电厂)平台。
总结:鲁邦通工业边缘计算网关凭借其工业级的可靠性、全协议的兼容性和强大的远程运维能力,完美地解决了光伏/储能电站在远程监控中面临的核心难题。它不仅是一个数据采集器,更是一个7x24小时无人值守的“智能站长”,为您的新能源资产安全、高效、智能地运行,提供最坚实的技术保障。